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内容

透视财务“三高”云迹科技“场景飞轮”加速价值重估

时间:2025-10-07 13:43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2401   

近日,云迹科技更新聆讯后资料集,意味着其港交所IPO通过聆讯,成为今年首家通过港交所聆讯的18C章特专科技企业。

随着具身智能概念升温,云迹科技的IPO无疑将吸引众多目光。但对于理性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如何穿越市场热度,锚定新股长期价值的核心支撑。

高增长背后的价值锚点:透视云迹科技的“三高”特质

正如巴菲特所言,“投资就像滚雪球,首先你要找到一条又湿又长的雪道”。价值投资理念所强调的是,长期回报往往源于优质赛道中具备核心优势的企业。云迹科技作为AI服务智能体行业的领先者,其所处赛道不仅具备高成长性,更展现出结构性的发展韧性。

其一,高市占率:技术壁垒稳固龙头地位,增速领先行业。

数据显示,以收入计,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市场规模已由2020年的18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9.8%。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35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9.3%,呈现加速扩张趋势。

在这一高增长赛道中,云迹科技展现出多元化的增长动力。目前,酒店场景是其获取产品市占率第一的基础盘,而医疗机构、工厂等场景正处于快速渗透期,娱乐场所、商业楼宇等新兴场景亦具备可观的发展潜力,为企业持续增长提供多极支撑。

由此可见,云迹科技在酒店场景建立的龙头优势,为其向非酒店场景拓展提供了可推演的确切性。这种基于核心能力的跨界复制能力,有望成为支撑公司未来高成长性的关键引擎。

从行业排名来看,2024年,云迹科技在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地位领先:以收入计,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6.3%,位居行业首位;在酒店细分场景中优势更为突出,市场份额高达13.9%,持续领跑行业。值得注意的是,该赛道市场份额正向龙头企业进一步集中,第二至第五名企业的市占率合计仅为13.5%,尚未达到云迹科技一家的水平,凸显其难以撼动的龙头地位。

其二,高营收增速。收入增长呈现确定性,为其长期价值论提供了关键支撑。

从财务数据来看,云迹科技营收增长与行业增速同频共振,其收入由2022年的1.61亿元增至2024年的2.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2%。同时2025年公司前5个月的总收入同比增速达到18.9%。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第二曲线持续发力,今年前5月来自智能体应用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速高达194.2%,显示新业务强劲的爆发力。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早期需要面临强投入的行业,公司虽然利润端呈现亏损态势,但亏损也在不断收窄。往后看,伴随公司规模化与生态化战略的深化,其有望持续兑现业绩高增长趋势。

换言之,凭借规模化的制造,将进一步摊薄固定成本,同时把“硬件”嵌入到一张规模更大的“生态收入网”,云迹科技能够把一次性硬件收入转换为长期服务费、软件订阅、数据增值等“复合现金流”,公司也将借此进一步扩大其经营护城河,夯实可持续盈利的发展根基。

此外,此次IPO申报期间,公司过高的流动负债受到市场关注。从招股书来看,截至2025年5月31日,在公司20.37亿元流动负债总额中,其赎回负债达到19.25亿元。显然,若剔除赎回负债的影响,公司流动负债仅有1.12亿元。

对此招股书中亦提到,赎回负债本质上是上市前的对赌协议,若成功上市将自动转为权益,对现金流并不构成实质压力。考虑到行业高成长的窗口期,公司此举适度放大经营杠杆,有助于其抢占行业先发优势,率先构筑竞争壁垒,在行业长期发展中跑出加速度。

同时招股书还提到,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银行定期存款的即期部分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将能够维持约42.7个月的财务可行性,显示出公司较强的自我造血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

这也是第三点,高流动负债的实质是报表呈现,而非实质压力。无论是剔除赎回负债后的相关数据考量,还是超42个月的充足现金储备,共同指向一个核心事实:云迹科技当前的财务结构是服务于其战略进取心的主动选择。在合理看待异常指标后,对高流动负债的潜在疑虑迎刃而解,也更向投资者展现了一家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企业,如何精准运用财务工具平衡风险与机遇,进而赢得长期竞争话语权。

稀缺性何来?政策、技术与场景的三维共振

具身智能的浪潮正从概念走向产业落地,资本市场亟待一个具象化的投资样本。云迹科技此番将叩响港交所大门,不仅是一家企业的IPO,更被视为观察AI服务智能体赛道商业化进程的关键窗口。

当下来看,云迹科技可以说同时满足“稀缺”与“高潜”两大要素。

前者来看,全球范围内专注酒店场景的机器人上市公司仅有云迹科技,同时人形机器人赛道尚无盈利时间表,而云迹科技凭借其已验证的商业化能力和强大的场景适配能力,正持续兑现业绩想象空间。

实际上,云迹科技不仅在酒店场景取得显著成果,还在技术、医疗和工厂等新场景实现收入增长。公司亦计划利用以模块化标志和卓越的可扩展性为特色的UP系列,探索医疗、制造及快递服务等行业的机会。例如,公司已与一家知名制造企业签订销售1000台UP系列机器人的框架协议。

此外,数据同时显示,2023至2024年,公司来自非酒店场景的收入占比已从4.9%增长至17.0%。而2025年上半年,公司获得163份非酒店场景合约,总金额5110万元,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79.1%和1444.7%。另外今年年初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从非酒店场景获得353份合约,总金额达6530万元。这一系列数据均展现出公司非酒店场景业务的强劲爆发力,奠定其高成长潜力。

港股市场来看,目前市场也缺乏“AI+实体经济”落地型公司,云迹科技此番上市也将具有高辨识度和稀缺性价值。

当前我国正加速迈进“人工智能+”新阶段。此前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应用普及率超90%,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消费”近年来也在政策层面被多次提及。今年3月,国家层面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就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

眼下,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场景“三大螺旋”共振,云迹科技凭借其在酒店商业化能力的领先优势、长期行业深耕的技术能力、以及可扩展场景空间,有望迈向新一轮高速发展期。

从商业化层面来看,截至2025年5月31日,云迹机器人覆盖的酒店数量累计已增加到 34000+家,医院数量累计达到150+家以上。公司在酒店、医疗机构场景形成的商业变现能力,有望持续反哺公司进一步向其他场景拓展,推动公司构筑跨场景平台级优势。

技术层面,作为全球首批推出服务智能体全自主闭环学习系统的公司之一,云迹科技持续致力于提升AI技术,并相继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等国内AI领域成就的权威奖项。在深厚的技术优势之下,公司建立的专利墙和标准话语权也将为公司在行业中构筑高竞争壁垒。

总的来看,凭借场景深耕经验以及伴随机器人三代产品的接连规模化落地,云迹科技验证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其价值内核已从“技术验证”迈入“商业验证”的新阶段。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真正的机遇往往在于识别并陪伴那些能够将宏大叙事转化为持续现金流的企业。云迹科技率先跑通的“场景飞轮”,正是这样一种将技术优势固化为商业壁垒的关键能力。

当下,政策端对“人工智能+消费”场景的密集支持,正为这种已验证的模式注入强大的外部动能。云迹科技此番港股上市,恰逢其时地架起了连接产业潜力与资本价值的桥梁。其港交所之旅,不仅是一次融资行为,更是一次面向全球市场的出海展望。在政策、资本与产业需求的三重共振下,投资云迹科技,在某种意义上即是投资“具身智能”技术重塑实体经济的确定性未来,其后续表现,无疑将为“价值投资于成长期科技企业”这一命题提供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观察样本。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排行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